西安工业大学一流专业建设和考核标准(修订)

2024年09月11日 16:08  点击:[]

校教〔2020〕17号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一流专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特制订本标准。


西安工业大学一流专业建设和考核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标准

考核标准

1.生源与就业

1.1生源质量

5年来本专业招生考试第一志愿上线率≥150%,新生报到率≥98%。

1.专业有吸引优质生源的制度和措施。

2.定期对招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

3.近5年来本专业招生考试第一志愿上线率≥150%,新生报到率≥98%。

1.2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5年来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高于80%,累计就业率超过95%;能够经常性地对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率≥85%。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

1.近5年来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高于93%,累计就业率超过95%。

2.专业有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形成调查分析报告。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率≥85%。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

2.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2.1培养目标

专业有公开的、有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

1.专业有符合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与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能说明学生毕业5年左右从业的专业领域、职业特征和所具备的职业能力。

2.能够通过明确的公开渠道公布和解读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利益相关者知晓和理解培养目标的含义。

3.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培养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正,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友参与。

2.2培养方案

有完善的培养方案修订制度,能够依据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修订,修订过程能吸纳业界专家和毕业生代表意见建议。

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培养方案体现了本专业的发展定位、培养目标,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支撑本专业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

1.专业有完善的培养方案修订机制,能够依据专业发展定位、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定期修订,修订过程能吸纳业界专家和毕业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科专业还需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能够支撑本专业学习成果要求的达成。

3.学习成果

3.1学习成果支撑度

专业有明确、公开、可衡量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能够支撑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毕业要求明确、公开、可衡量(工科专业需按照专业认证标准制定毕业要求,其他专业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培养规格),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3.2学习成果评价

专业有学习成果达成评价体系,能够对本专业学习成果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专业有学习成果达成评价体系,定期对学习成果达成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估、预警,保证学生毕业时达到毕业要求。

4.课程与教材

4.1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主干课程中有3门以上为校级精品课,或1门以上(含1门)为省级精品课

1.专业课程建设有规划、有标准、有措施。

2.主干课程中有3门以上校级精品课,或1门以上(含1门)省级精品课。

3.有省级立项建设课程2门,或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在线课程≥5门(其中至少2门为MOOC)。

4.有省级及以上“金课”≥2门,或校级“金课”≥5门。

5.采用双语教学课程≥2门。

6.专业核心课程全面采用全过程评价体系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4.2教材建设与选用

本专业教师主编或参编有较高水平的教材,实践指导书完备,能够选用全国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

1.获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1部,或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2部,或出版校级规划教材3部。

2.教材选优选新率达到80%。

3.各实践教学环节均有指导书。

5.师资队伍

5.1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且最高学历专业与本专业一致,熟悉本科专业领域发展态势,发表有3篇以上较高水平论文,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学术水平,在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业带头人具有教授职称及硕士以上学历,且最高学历专业与本专业一致,熟悉本科专业领域发展态势,发表有3篇以上较高水平论文,其中教学研究论文至少1篇。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学术水平,在同行业中有一定的知名度。

5.2数量与结构

本科专业中,拥有14名以上专职教师;教授、副教授比例≥50%,博士学位比例≥10%,35岁以下(含)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比例≥60%,

1.拥有14名以上专职教师;教授、副教授比例≥50%,博士学位比例≥10%,35岁以下(含)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比例≥60%(同时,专任教师、生师比、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具有工程背景教师比例还需高于国家标准要求)。

2.配备的专业实验教师的生师比低于150:1。

3.专业有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有规范的兼职教师聘用程序,对兼职教师有明确的工作职责要求。能证明兼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行业背景的优势和特点,专业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必要的跟踪和评价。

5.3能力与水平

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3项,或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2项。

有省级以上(含省级)的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

1.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5项,其中教学研究项目≥1项。

2.近5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2项,其中教学成果奖(或综合性教学比赛第一、第二等级奖项)至少1项。

3.专任教师人均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0.5篇,且总数至少达到10篇,其中核心期刊至少5篇。

4.有省级以上(含省级)的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

5.4师资培养

学校成立由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教师培养与培训计划有政策支持;有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标准及考评机制,教师本科教学精力投入有保证。

1.专业有明确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支持政策。

2.有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标准及考评机制,教师本科教学精力投入有保证。

3.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实现教授100%给本科生上课。

6.经费与条件

6.1教学经费投入

用于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充足,且近3年持续增长。

用于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充足,且近3年持续增长。

6.2教学条件

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实验室及设备在数量功能上满足教学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方便的使用。

3.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心)1项或投入使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6项。

7.产学研合作

7.1创新创业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获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门。

7.2校企合作

与国内3家以上大型企业签署有战略合作协议或产学研合作协议并有实质性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5个以上。

1.与国内3家以上大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基地5个以上,能满足专业所有学生实习需求。

3.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中心、平台)1个。

7.3产业发展

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订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与企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以及技术培训,取得初步成效。

1.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订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与企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以及技术培训,取得初步成效。

2.近5年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15项。

8.质量保障与特色

8.1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

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制度健全、成果显著;

本专业学生有10%参与论文发表、专利获取等。

1.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1项。近5年,学生参加A+类、A类、B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等级奖学生占比≥3%。

2.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制度健全、成果显著。近5年,学生参与论文发表、专利获取比例≥10%,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比例≥15%。

3.受社会投资的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至少1项。

4.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2%。

5.具有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2%。

8.2质量保障

本专业有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过程监控,并能够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专业建有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外部评价机制,能够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专业定期收集内外部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够将分析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1.专业有面向产出的内部质量监控机制,对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过程监控,并能够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2.专业建有毕业生跟踪反馈、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外部评价机制,能够对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3.专业定期收集内外部评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能够将分析结果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8.3学生指导制度与措施

专业有完善的学生指导制度和措施,能够持续跟进学生在整个学业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保证学生毕业时满足专业制定的学习成果要求。

专业有完善的学生指导制度和措施,能够持续跟进学生在整个学业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保证学生毕业时满足专业制定的学习成果要求。

8.4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准确,特色显著,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

1.专业定位准确,特色显著,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

2.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3.入围国家级一流专业。

上一条:西安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行)
下一条:西安工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修订)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大学园区学府中路2号
邮编:710021
电话:029-86173074

版权所有:西安工业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