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西安工业大学2018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9-03-26         来源:教学研究科          作者:教务处         关注: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本科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为使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对接,进一步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满足开放办学和国际化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校决定开展2018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一、人才培养总目标

面向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起骨干作用的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主体性与个性化原则。树立“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体现分级分类的思想,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和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2.先进性与国际化原则。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汲取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成果,满足开放办学和国际化的需求。

3.统一性与差异化原则。在学校统一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差异化原则,学院、专业应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搭建学科基础课程,论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划课程体系与内容,凸显专业优势与培养特色。

4.前瞻性和适应性原则。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强化学科、专业发展趋势研究,提高专业培养方案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三、修订思路

围绕立德树人办学宗旨,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OBE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标准,审视人才培养全过程。

1.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专业培养模式。

2.以专业认证为引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整合课程体系。

(1)各工科专业按照专业认证的要求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其他类专业参照专业认证标准和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规范,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修订培养方案。

3.以国务院“双创”《实施意见》为指导,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四、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培养方案应包括:学制、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分配、学位、毕业条件等部分。

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三部分。

1.通识教育: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计算机、军事、创新创业、职业教育等通识类必修课和通识类选修课。

2.专业教育:由学科平台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三部分组成。由各学院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设置,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才分类培养,且在执行中具有可操作性。

3.实践教育:由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两部分组成。

实践教学包含课程实验、独立设课实验、金工实习、电装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项目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实训、科研实训等。

第二课堂指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各类竞赛、科技活动、社团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专业技能认证等诸多项目。

六、学分要求和分配比例

四年制本科毕业总学分为175±5,五年制本科毕业总学分为220±5。

实践教学学分不得低于学校规定的最低限,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0%(含课程实验学分),理工管理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8%(含课程实验学分)。

专业教育选修课学分设置原则上应是规定学分的2倍以上。学科平台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各专业确定。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25%-35%。

理论课程原则上16学时为1学分,体育、企业(军工)管理、创新创业学等32学时1学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28学时1学分,军事理论24学时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原则上1周1学分,军训3周1学分,经管文法教育类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8学分,理工类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12学分(周数不少于18周)。

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Ⅱ、社会实践(调查)等计学时不计学分。

七、其他要求

1.要全面对标教育部《国标》,将《国标》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要求贯彻落实于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培养计划要整体设计。按照“学校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能力需求——课程体系——课程模块——课程”的逻辑思路做好各部分的设计,理顺相互之间的支撑关系。

3.完成两个矩阵图

(1)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矩阵图

(2)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矩阵图

4.各专业开设双语课程至少一门,在培养计划中课程后标注“(双语)”。

5.课程性质分为核心课与非核心课。各专业根据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核心知识领域设置核心课程,同时要达到同层次一本院校的要求。

6.考虑学生就业和考研的需要,建议第7学期开设的课程为4门左右。

7.学期周数:每学期共26周,其中教学20周,寒暑假各6周。



上一条:西安工业大学第二课堂学分项目评分标准表

关闭

版权所有©2019      西安工业大学教务处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