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经调研并与相关学院研讨,现决定对2021版培养方案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及《专业社会实践》四门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具体要求如下: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
针对理工类专业、经管类专业和文学艺术体育类专业的不同培养目标,原《大学计算机基础》调整为三门通识必修课程,课程实行通过制,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各专业根据课程面向专业将相应课程纳入2021版培养方案中,课程具体信息见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面向专业 |
1 |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工) |
32(理论24,上机8) |
1 |
理工 |
2 |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管) |
32(理论24,上机8) |
1 |
经管 |
3 |
数据处理与媒体制作 |
32(理论24,上机8) |
1 |
文学、艺术、体育 |
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原《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调整为《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两门课,面向理工类专业开设,专业根据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实行通过制,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课程具体信息见下表。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1 |
C语言程序设计 |
48(理论32,上机16) |
1.5 |
2 |
C++程序设计 |
48(理论32,上机16) |
1.5 |
三、《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通识课
增设《Python语言程序设计》通识课,32学时,要求全部学生必须修读。课程实行通过制,学生考试通过后获得第二课堂学分1学分。
四、专业社会实践课程
各卓越班、实验班以及国际精英班必须开设一门专业社会实践课程,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课程建议设置在个性化发展模块中。鼓励其他专业积极开设社会实践课程。
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指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课程须配备理论指导教师,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学生70%以上学时深入基层。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务处
2021年4月12日